2008年12月28日 星期日

W4:如何讓影像說話-以福佑宮、八庄大道公為例


影像是溝通與記錄的良好媒介
本週課程邀請影像工作者周家榮先生與伙伴們分享拍攝操作要點
以福佑宮實例照片為例
與成員們討論台灣一般寺廟在拍攝上經常遭遇的問題
藉由案例照片介紹如何用照片說故事
說明基本構圖方法與拍攝角度
不同的光源、不同的拍攝時刻、不同的對焦測光效果各有何差別
而所謂的紀實攝影究竟是否該呈現美醜對錯的價值呢?
課間,福佑宮組的伙伴們與大家分享有關福佑宮的資源地圖
課程最後,邀請工作坊成員梁建新先生
播放多年來紀錄大道公輪祀影像剪輯而成之「敬天的神豬比賽」紀錄片
皆為工作坊帶來許多互動討論

2008年12月26日 星期五

文化資產與文化保存


1972年11月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開始對具有歷史文化普世價值的各國文化資產進行世界性的登錄與與保護。我國雖然沒有參與該公約的締約,但是也將近十年後的1982年5月制定「文化資產保存法」,透過國家的法律規範正式展開文化資產的保護工作。隔年的1983年12月淡水紅毛城首先被指定為一級古蹟保存。

「文化資產保存法」從1982年5月制定之後,經過5次修正。2005年2月第5次修正之「文化資產保存法」,將法律保護的文化資產範圍,擴大為7大類別:一、古蹟、歷史建築、聚落。二、遺址。三、文化景觀。四、傳統藝術。五、民俗及有關文物。六、古物。七、自然地景。其中「一、古蹟、歷史建築、聚落。二、遺址。六、古物。七、自然地景」等4類文化資產屬於有形文化資產;「四、傳統藝術。五、民俗及有關文物」等2類文化資產屬於無形文化資產;而「三、文化景觀」則屬於有形無形混合文化資產。

到2008年11月為止,淡水鎮經政府公告指定或登錄保存的文化資產共有23處古蹟(紅毛城、鄞山寺、牛津學堂、滬尾砲台、福佑宮、龍山寺、馬偕墓、小白宮、外僑墓園、淡水禮拜堂、偕醫館、湖南勇古墓、淡水殼牌倉庫、淡水海關碼頭、氣候觀測所、水上機場、關渡媽祖石、公司田溪橋遺蹟、滬尾水道、多田榮吉故居、施家古厝、滬尾小學校禮堂、日商中野宅),2處歷史建築(程氏古厝、日本警官宿舍)及1處自然地景(淡水紅樹林自然保留區)。至於遺址、文化景觀、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古物等類型之文化資產,淡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經政府正式公告認列者。

7月間淡水文化基金會與考古工作者劉鵠雄,在淡水紅樹林捷運站後方水岸發見疑似十三行史前文化遺址,立即通知台北縣政府,目前台北縣政府業已委託台大人類學系進行試掘調查評估中。若紅樹林史前文化遺址經調查評估後通過審查指定,可能成為淡水鎮第一個公告保存的指定遺址。另外,台灣第一座高爾夫球場---淡水高爾夫球場和清法戰爭古戰場---淡水河口及沙崙海水浴場周邊,據專家評估則頗具文化景觀指定價值,亦值得分別依法提報保存。

2008年12月21日 星期日

W3:從田野到出版-以「文化有味」專書編纂經驗為例

接續前一週文史田野的脈絡
本週工作坊繼續請謝老師以淡水古蹟博物館「文化有味」專書編纂經驗為例
從宏觀的角度、不同文化系統看淡水文化資產的累積
課程開始,謝老師先播放滬尾詩情的吟唱
從清、日曾寓居於淡水的仕宦騷人寄景抒情的詩文
以吟唱的方式,重新讓學員走入他們筆下看見的古淡水的模樣
這是認識淡水的另一種途徑
從有形文化資產到無形文化資產的連結
課間,工作坊的伙伴們將一週來觀察的結果與大家分享
針對鄞山寺、龍山寺、祖師廟等
都搭配照片說明自己認為是優勢與缺點的地方
討論氣氛十分熱絡

2008年12月20日 星期六

[聯合新聞]淡水布袋戲偶館 縣定古蹟


【聯合報╱記者林敬殷/淡水報導】
2008.12.20 02:02 am

台北縣政府文化局昨天將淡水鎮重建街14號指定為縣定古蹟,對於強烈反對百年老街重建街拓寬成大馬路的地方人士而言,無疑是注入一劑強心針,同時也為道路開闢計畫投下不小變數。
被稱為淡水第一街的重建街,興建於前清嘉慶年間,因當年住在淡水對岸的八里災民到此重建家園得名,這裡巷道狹窄僅寬10公尺,卻是淡水的第一條商業街,在淡水河沿岸的產業發展史上更有舉足輕重的歷史及文化地位。

幾年前,部分地方民代為求讓遊覽車進入重建街及附近的廟宇香客進出方便,計畫拓寬重建街為六號道路,遭到不少地方人士強烈反對。

昨天多位參與古蹟審查的人士以三峽老街為例,建議縣府將重建街列為「滬尾老街區」,如此才是促進周邊觀光產業及保存古蹟雙贏的作法。不過,縣府迫於民代壓力,至今尚未同意取消道路興建計畫。

昨天被指定為古蹟的重建14號,曾為「鬥茶」的電影拍攝場景,這棟房子興建於1930年代,現在又轉型成為布袋戲偶館,不收門票,館內收藏上百尊大大小小的戲偶,相當壯觀。
不少地方人士反對政府拆除並拓寬馬路,一位淡水教師向政府呼籲保存淡水第一街。許多寫信的學生不約而同以「淡水人的驕傲」、「台灣國寶」、「淡水的象徵」等形容詞,強調重建街對淡水的意義,希望保存重建街。

2008年12月14日 星期日

W2:從田野到出版-以淡水龍山寺專書編纂經驗為例

工作坊第二堂課,邀請長年埋首淡水文史研究的謝德錫老師
以淡水龍山寺專書的編纂經驗為例
為伙伴們說明所謂的「田野」所指為何?又該從何著手?
從古籍方志、文史地圖,到不同時代的報紙出版與日治時期公文卷宗
歷史的軌跡線索就埋藏在史料之間
謝老師透過其所收集的文史資料向守護成員們說明
各種文史資料的解讀與應用
除了圖文紙本史料之外
鄉野耆老的口述歷史訪談在地方文史調查中更不可或缺

2008年12月7日 星期日

W1:淡水文化資產守護概念與部落格網路應用

淡水文化資產守護人才培育工作坊終於在12/06正式開始
這是個寒流之間的回暖週六,連太陽都露臉了!
本次參與工作坊的成員共有15位,都是各行各業關心淡水文化的伙伴
最難得的是這次的工作坊還有廟宇的管理代表參與其中!
簡單自我介紹後,首先由淡水文化基金會許慧明執行長向大家說明淡水的文資守護經驗
隨後執行長帶領成員們從滬尾文物館出發,開始淡水老街區的文化環境導覽
除了大家熟悉的幾座廟宇,還認識許多老街上具有代表性的建築
體驗展現淡水山城發展歷史的蜿蜒巷弄路徑
老街區文化踏查的終點來到了重建街
準備在28號的九崁社區工作站開始今天第二堂的課程
巧合的是,來分享部落格應用經驗的小雞籠文史工作室周正義老師幼時也住在重建街開店
再度映見淡水第一街重建街之於淡水歷史發展的重要性!
周正義老師以三芝部落格建置經驗介紹說明文資守護如何與網路資源連結
希望透過網路的即時性、流通性、活潑性與互動性
可以讓更多人有機會瞭解關心,引起更多共鳴

2008年12月5日 星期五

第三期守護通訊出刊囉!

第三期守護通訊於十一月三十日出刊囉!
歡迎至各守護連線成員單位取閱!或向淡水文化基金會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