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梁建新
97.05.21 第4次座談會連線成員於淡水清水巖祖師廟前合影留念 ;
右四:連線副召集人,民安里鄭英和里長,本次座談會主席;
右五:淡水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莊武男老師,主講:寺廟整修的特色;
右六:郊趾陶藝師陳世仁老師,主講:古蹟裝飾與導覽)
文:黃舒敏
5月21日下午二點,在淡水清水巖管理委員會林安吉總幹事和連線副召集人民安里鄭英和里長的盛情款待下,連線成員在祖師廟活動中心5樓召開第四次座談會。龍山寺洪志誠管理人再度抛出希望能結合福佑宮、祖師廟推動金紙減量觀念及環境改善議題,獲得與會成員熱烈討論,鄭里長首先回應分享了中正市場拆遷過程中,攤商如何凝聚共識的成果,鎮公所文建課黃月香課長也認為可透過居民共識凝聚組織、自動自發改善環境衛生做起。
第一階段的討論議題是邀請到淡水文化基金會莊武男董事長也是台灣知名國寶級彩繪匠師談古蹟保存,他特別準備了民國74年整修龍山寺前殿與二廊過程時拍攝的相片,從原本整修前屋頂雜草蔓生,屋瓦破損、樑柱蛀損的狀況,到整修過程修樑、屋頂鋪瓦等傳統技藝工法介紹,最後展示了去年(民國96年)重新拍攝龍山寺彩繪的現況,大部份作品仍保存良好,部份因香火薰黑的彩繪作品,莊老師也特別提醒連線成員可以使用泡沫水清洗簡單,將能使作品保存時間更久。
第二階段是交趾陶藝師陳世仁老師談論寺廟整修精神、交趾陶簡介,並為成員導覽祖師廟中陳天乞遺留的4件交趾陶作品。討論中陳老師認為古蹟修復的精應修舊如舊,遵重古法,以台北北門和紅毛城紅磚牆為例,說明傳統『濕作法』(退黑紅):早期碶牆是在早上八點到十點塗好水泥時,趁水泥未乾毛細孔在呼吸時,將土珠(深紅磚色)塗上,可以歷經多年不脫色、不剝落。像台北北門的城牆雖標榜使用先進科學技術,花了大筆整修經費,但仍然褪色或脫皮!陳老師也介紹了低溫與高溫交趾陶的區別,民國五十年代之前小型窯燒運用八百度以下將土胚成品燒結。因熱度燒不旺,出現交趾陶硬度低。民國五十年後多以高溫交趾燒為主,製品本身硬度比較高,品質就像馬桶一樣硬。在攝氏一千二百度以下將土胚成品燒結。製品的土是馬桶的土為主。白釉以馬桶的白釉色為主,稱之為馬桶瓷或馬桶燒。
導覽祖師廟時,陳老師也提醒大家保護、保存文化資產的重要性,以前因為不瞭解價值隨意拆毀的文物,若有機會找尋回來應建立文物館方式展覽,豐富無形文化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